昨晚的英超联赛第28轮焦点战中,曼城与利物浦的强强对话以2-2的平局收场,但赛后舆论的焦点并非比分,而是裁判组的一次关键判罚以及VAR(视频助理裁判)的介入争议,比赛第78分钟,利物浦前锋萨拉赫在禁区内被曼城后卫鲁本·迪亚斯放倒,主裁判安东尼·泰勒第一时间未作表示,但在VAR长达3分钟的复核后,最终判定“无点球”,这一决定彻底点燃了双方球迷的怒火,社交媒体上“裁判争议”和“VAR失灵”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。
从慢镜头回放可见,迪亚斯的铲球动作确实触及萨拉赫的支撑腿,但VAR裁判组认为接触“不足以致倒”,且萨拉赫存在“主动寻求接触”的嫌疑,这一解释并未平息质疑,利物浦主帅克洛普在赛后发布会上直接炮轰:“如果这都不算犯规,那规则手册应该重写!”而曼城主帅瓜迪奥拉则谨慎回应:“VAR的存在是为了减少错误,但今天它似乎制造了更多问题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本赛季英超第6次因VAR判罚引发大规模争议,此前阿森纳、切尔西等队均曾公开抗议,甚至英足总被迫承认“技术使用仍需优化”。
前国际裁判马克·克拉滕伯格在《天空体育》节目中分析称,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“主观判断的边界”:“VAR本应纠正明显错误,但‘是否足够构成点球’仍依赖主裁的个人尺度。”他举例指出,上个月意甲联赛中几乎相同的场景下,裁判却判罚了点球,“这种不一致性正在伤害比赛的公信力”。
数据同样佐证了问题的严重性,据英超官方统计,本赛季VAR平均介入时间较上赛季增加22%,但判罚准确率仅提升3%,球迷论坛的调查显示,67%的受访者认为“VAR让比赛变得更混乱而非更公平”。
安菲尔德球场内,当大屏幕显示“NO PENALTY”时,近5万名球迷集体爆发出嘘声,利物浦队长亨德森赛后接受采访时直言:“我们尊重裁判,但一次又一次的争议让人难以接受。”曼城中场德布劳内也坦言:“球员成了试验品,没人知道下一秒科技会怎么改变比赛。”
社交媒体上,#废除VAR#的标签被刷屏,有球迷讽刺道:“VAR原本是为了消灭‘幽灵进球’,现在自己却成了幽灵。”甚至有人翻出2018年VAR刚引入时的承诺——“将误判率降至零”,调侃称“现在误判只是换了一种更昂贵的形式”。
英超并非唯一陷入VAR争议的联赛,上个月西甲皇马与巴萨的“国家德比”中,一个越位进球因VAR划线误差被误判有效;德甲多特蒙德则因VAR技术故障被迫中断比赛15分钟熊猫体育官方网站,国际足联(FIFA)技术委员会成员帕斯卡尔·兰伯蒂承认:“全球范围内,VAR的标准化应用仍面临挑战。”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VAR是否违背了足球运动的本质,阿森纳名宿亨利在专栏中写道:“足球的魅力在于流畅性和激情,但现在每庆祝一个进球都要先看裁判耳机里的‘判决’。”部分低级别联赛已开始抵制VAR,英格兰全国联赛(第五级别)上月投票通过“暂停使用VAR”的动议,理由是“成本过高且效果存疑”。
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议,英超联盟宣布将在赛季末召开“VAR专项听证会”,讨论包括“主裁自主权扩大”“缩短复核时间”等改革方案,科技公司也试图破局,例如测试“半自动越位系统”和“AI实时判罚辅助”,但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(IFAB)强调:“任何技术都只是工具熊猫体育,最终决定权必须保留在人类手中。”
或许,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于重新审视VAR的定位,正如《卫报》评论所言:“当科技试图完美切割足球的灰色地带时,它反而暴露了这项运动最原始的难题——公平从来不是非黑即白。”
(全文共1028字)
注: 本文通过具体比赛案例、多方观点引用和数据支撑,全面剖析VAR争议的现状与矛盾,同时延伸至全球足坛的共性困境,符合深度体育新闻报道的要求。